【视频】第七代大众高尔夫外观视频
【新车】大众的SUV新概念车Crossblue
德国大众在底特律2013年北美国际车展展示了它的新一代SUV概念车Crossblue,这是一种比目前途观体积更大的新型SUV,将主要采用六座或七座的布置(2+2+2或2+3+2)。以下是它的照片供网友们欣赏。
转发:各种细节图带你感受新夏朗
北京车友:qiyi1982对落叶银夏朗的使用感受。
之前发了一个半试车半感想的帖子,很多车友觉得图少不过瘾,昨日北京风雪天气,我也没闲着,跑了一趟潭柘寺感受一下夏朗雪地山路的操控特性,另拍了一些夏朗的细节图片和大家交流。

很多车友不知道落叶银的具体颜色,其实我也说不太准,毕竟是一个变色龙的花色,这张照片中车左侧就偏银色,中间机器盖偏金黄。有的地方还有一些青蓝色。
夏朗后部,落叶银色,地上也有落叶,搭配了。

右后方,在这种结实的土路上,夏朗的操控还是没问题的。

加油盖在车辆解锁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动打开的,里面有满载和轻载时的胎压,后胎比迈腾旅行版的3.0胎压还高,真牛。
油箱盖,加油的时候没有地方放,一般都是放在关节上面。
小光圈照出的落叶银。
车辆侧面,我182的身高,座椅调节合适后,也只能勉强坐到B柱,家里人都说这车好长。这张也可以看出夏朗的重心在中间,隔热玻璃隐私性也还成。
认证的钥匙,日本带回来的平安钥匙扣,顺便说一句,在日本都是KCAR盛行,北斗星大小的KCAR,里面竟然塞进去了7座,第三排真是坑爹了,没有腿的残疾人坐着才能舒服,不过小日本的平均身高的确矮,也没有胖子,我去年去的,182,190斤的身材,在那算是巨人,都能看到小日本的头顶了。

硕大的中央储物格,可以放进去一个整的纸巾,平时放零钱也方便。

头顶遮阳板的玻璃是推拉式的,推拉到三分之一的时候,上面的化妆灯会自动打开,色温也有了变化。

头顶的眼镜盒,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的标准墨镜竟然放不下,只能放很小的近视眼镜,那我要这个眼镜盒干什么用啊?
前排头枕也是坑爹设计,后脑勺上方和肩膀处支撑的很好,偏偏就中间脖子部位没有任何支撑,长时间就有些难受了,特地去SAM店买了一个最大号的硅胶头枕,勉强可以托住脖子,80多块啊。希望新款四项调节的头枕没有这个问题。

平均油耗1,是昨天一天,车上4人开暖风爬潭柘寺然后去门头沟吃驴火一圈路程跑出来的。
平均油耗2,从提车到今天512KM得到的油耗,路况大多数都算不错,下面有平均速度作为参考。
平均时速1,,33KM,不算慢了。
平均时速2,21KM,其实我觉得平均时速搭配平均油耗也只能算是参考,毕竟同样的平均时速下,一个是慢加油慢刹车,一个是急加油急刹车,最少也得差出2个油去吧。
正驾驶的空间,我喜欢座椅调的很高,得到一个SUV的视野,同时大腿可以舒服的被承托住,这个织物座椅真的很舒服,冬天也不冷,透气性也好,如果不是怕脏,我还真不想加一个坐垫了。大家可以看到,前排座椅的长度也是超长的。
X宝买的7座脚垫,驾驶员的地方有金属防滑板,很好的设计,可惜在昨天风雪天气,这个脚垫的后部有点儿低,脚上的雪水如果太多,会流到地摊上,要勤擦一下。

挺深的手套箱,里面有一个橡胶的止震垫,很好的设计。

从第一排看后面,通透的全景天窗可以辐射到第二排头顶。
雨刷器控制杆,前雨刷在第一档的时候,上面的小旋钮可以控制频率,平且夏朗也可以自动控制雨刷的节奏,昨天一天,我都用的自动模式,夏朗还是很智能的。杆头部位的TRIP按钮我终于知道怎么进入电脑设置模式了,要常按2秒钟。
空调调节旋钮,除了出色的阻尼质感外,到头后还有清脆的限位提醒,细节很好,看各部位曲线的接缝也是进口的品质。
中央的双闪按钮个头够大。
档位后面的水杯架、点烟器和电子手刹,在中央扶手调节的比较高时,电子手刹的位置有些低了,不太好够。
大家看这个细节,点烟器前面是放置硬币的小槽,这个小槽竟然还有一个橡胶垫,上部有一个凸起是方便拿出垫片的,有效避免了行驶中的杂音。
可以前后上下调节的中央扶手,真皮的,什么高度都可以舒服的搭上。
手套箱里附有空调出风口,还有一层细腻的植绒包裹,所以我还是不建议夏天冷饮放在里面降温,一旦冷凝水弄到植绒上,还是不太好打理的。
副驾驶门板上可以轻松放置3瓶标准500ML的饮料。

整个中控台充满了黑银色,附有质感。

第二排中间座椅看前排,是光照度最好,视野最好的位置,高速上感觉有点恐怖,看的太清楚了吧也?

第三排的脚垫,基本上可以贴合相关轨道,估计是实车开模制作的。
SAM店买的竹炭包,打开内包装后外观就是一个纸巾盒,建议放在正副驾驶的座位下,正好不干涉。
第二排的脚垫,贴合度一般,会影响一点儿中排座椅前后调节的范围。
第二排小桌板下面还有一个挂东西的钩子,桌面的承托能力还不错,笔记本轻松放上去。
下雨那天我把伞放到了中门上的杯架处,以为找到了一个好地方,谁知道稍微有一点儿颠簸,雨伞就发出碰撞的声音,烦人死了,看来这个地方不适合放置硬物。
中排的杯架,除非中间不坐人,否则这个杯架的位置还是有些尴尬。
第三排收起后遮物帘的效果,一个大平面,希望盗贼不会浮想联翩。

第三排D柱上的三点式安全带,好东西,需要大力推广。


第二排的头顶,只要北京不老下大冰雹,我还是很推荐全景天窗的,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多注意一些天窗密封处的保养,时不时清洁一下并涂抹凡士林保持橡胶弹性。
很多车友反映的推拉门颠簸路段异响,我怀疑和这家伙有关,你看没怎么跑,就已经有磕碰的痕迹。
推拉门的关节处不能踩人,手柄控制着下面那个拉线,看来拉线要时不时的润滑一下才能保证推拉把手的顺畅。
M型后尾灯,晚上还算漂亮,20TSI是动力的象征。
邻居问我,SHARAN是什么意思,我说额~~~就是夏朗的意思,赶紧着车闪人,尴尬。
后尾门有一个好处,下雨的时候拿东西可以避雨,上面的三角牌4S还没送我。
5座状态带遮阳帘的样子,后备箱从上一辆车拿下的东西比较杂,回头弄个储物箱放进去。
7座状态下遮物帘所使用的安装轴盖板,大家一定要小心,别弄丢了,我建议的是7座时,把这个小东西拆下后方到侧面工具箱里,安全。

后备箱行李网的挂钩,有朋友已经用上了,我倒是对这个不感冒,不过对于跑山比较多的车友,的确有用,大家总不希望在弯道中后备箱里的各种东西来回乱飞吧。

发动机舱中的玻璃水加注口,在钥匙打开电门后自检时,我还看到了玻璃水自检灯,估计可以自动检测玻璃水容量,有提醒功能省的烧电机。

后备箱工具箱盖背面的标示,可以看到这两夏朗是8月份从天津港进来的。上面有两个塑料的卡子,貌似是卡什么卡片类东西的,请问车友你们的盖上都有东西吗?是什么呢?

第三排左侧两个杯架,一个小储物格,不知道为什么要弄俩杯架,右侧就没有,是为了让乘客间多交流?

右侧是一个很长很深的储物格,我推测是为了放书的,我在开车途中可不敢看书,得晕死。

驾驶员调节,靠背和腰靠是电动的,其他为手动,真是怪异的设计,前面可以看到宾爵脚垫有原装固定孔位,很准确,但是背面的卡子用几次就会因为太脆而折断,还好不影响。

这个铰链上的橡胶盖我研究了一下,的确就是这么放置的,为的是保护关门后铰链上的润滑脂不进尘土,开门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如果跟着门走,那铰链上的润滑脂也会被刮掉。
自动大灯,仪表台亮度调节和标配特有的大灯调节高低,大灯调节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以前的东方之子有,没觉得什么,到了世嘉突然没有了,有一次夜上坝上,车上坐了4个人和行李,车灯就看天了,也没法调节,前面车友说我晃了他一路。
应该是雨量感应器和光感什么的吧
大家看电镀条下面竖着的部分有掉漆,就是上个帖子我说的被无良车主卷起的铁条打的,还好没伤到大灯。

发动机舱还算整洁,主要是4S店出厂时没少上表板蜡,我稍微一擦就黑白分明,舒服。

防冻液壶放置在了前减震顶吧的位置。
发动机支架,内部是橡胶件,缓解四缸发动机的震动。橙色的东西是机油尺
有绿点的是机滤,拆装还是很方便的。

TSI 20T发动机,反置进气有助于降低进气温度,但是大众的横置发动机底盘都有一个通病,从速腾 GOLF到GTI,R到迈腾和夏朗,发动机都在前减震的前部,本来您就是前驱车,前悬还弄的这么长,硕大的发动机还这么靠前,打个比方,就好比您骑个自行车,前面车筐非要放4个盒饭和2大瓶可乐一样,重心能稳定了才怪,看看操控著称的BMW系列,纵置发动机不说了,发动机主体都在前悬的中间或者靠后的地方,过弯能不稳定吗?

前置进气下面有涡轮进气的大管路,很粗壮。
因为是反置进气,后面是排气管,所以防火墙也做了很好的隔热处理,否则我的脚就要熟了。这张图右侧可以依稀看到电瓶放到了左前减震附近,这个设计还好,75A的电瓶,肯定很沉,放到前面就更难受了,不过这么大的电瓶带来的好处就是夏朗拥有灭车后继续使用冷暖空调的能力。
液压机器盖和隔热棉,大家看液压机器盖下面的安装点,就是个铁皮,打开机器盖的时候都能看到铁皮跟着变形,一定要轻开轻放啊,否则哪天变形了都不知道。
双层安全机器盖锁扣,我同事以前开夏利去北戴河,开着开着机器盖就飞起来了,当时的情况一定很惊悚。

机器盖缝隙高低调节旋钮,貌似转出了好几圈,没什么余量了。

发动机前部中文标注的空调信息和发动机相关警示信息。

车头前部的拖车钩盖板和前车雷达,前车雷达我用了很多次了,虽然夏朗车头较短和世嘉差不多,但是毕竟车大心里没底时还是靠雷达吧,仔细听,前车雷达的报警声和后部的还是有区别的。
这张图片体现出了安装挡泥板的重要性,几十公里雪地山路下来,这点儿泥一点儿没糟践,全甩上了。
前面也是,时间长了会不会腐蚀了啊,好怕,不过装了挡泥板也别大意,尤其下雪天,挡泥板和轮胎间会积存大量的雪块,真的是大坨大坨的,要及时清理。
太冷了,回到车里,拍了一下低配碳纤维风格装饰调的质感,我喜欢这个颜色搭配。
RCD510也很有质感,不过6CD换盘的时候速度和杂音都有些不太好。
空调面板,看到下面那个REST了吗?那个就是在灭车后提供冷暖空调的按键。

方向盘,真皮,中间气囊也很有质感,但是经过这次雪地山路行车,我发现换多功能方向盘加换挡拨片是很有必要的,急弯时你不可能老是一只手放到档把上去换挡,影响流畅的操控。

黑灯状态下的镀铬仪表盘,上面的透明盖非常的脆弱,车友们千万不要用干布或者手去擦土啊,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教训,一下就有划痕了,TMD。

小区里照的前部

自己花120元买的四门防擦条,金属材质,RLINE标志,纯晾骚用的。
前门的
和前面的IX35比,高度差不多,底盘更低,所以车内空间更大。
尾部,这个小雨刷还是很有用的,下雨时这种MPV后部很容易甩上雨水,擦一下可以观察后部情况。
侧面的线条,天要黑了

最后一张,一下午的拍摄,都要感冒了,这么多图,这下大家满足了吧!有上面问题大家可以提出,共同交流啊!下面我要写一下雪天夏朗行车的一些感受了。
下面说一下我以前开过的几辆车雪地的感受,最灵活的就是两厢夏利了,800KG的车重,两厢造型,前后独立悬挂,简直就是完美的雪地车辆,我07年元旦去通州帮亲戚拍摄婚礼,赶上了大雪,回来的路上和同事俩人一路漂移过弯非常的爽,当然我是拉手刹过了,不可能前驱车动力漂移的,夏利基本上可以做到在路口一直漂移反打方向滑行10多米过弯,尾部没有明显的不稳定和晃动。正是因为夏利没有助力转向,没有复杂的内饰才成就了雪地驾驶的乐趣。
第二辆车是奇瑞的东方之子,不得不说,东方之子在设计之初就过多考虑了舒适性,680L的后尾箱硕大无比,我在08年第一场雪后试了几次急刹车,没什么特别感觉,一拉手刹漂移,我去,后尾巴直接要有朝前的趋势,赶紧反打轮加给油才拽回来,重心太靠后了,而且漂移过程中左右会晃,减震压缩太大。注定了东方之子不是一部操控车。
第三辆是世嘉三厢,有了东方之子的经验,我就知道世嘉三厢也不会比东方之子好到哪去,我2010年9月买的车,到12月中间3个月倒是体会到了世嘉硬朗的减震和低重心的操控感,非常的随心。这次2010年冬天第一场雪,我没有选择拉手刹过弯去感受操控,而是在雪地里试起了高速过弯和急打方向加速过弯,感受一下前驱车转向不足推头的极限,从卢沟桥回媳妇家云岗,一路急加速除了打滑以外,车辆都保持了很稳定的操控感,后尾部没有左右的飘忽,一切尽在掌握。在云岗那边的一个环岛,我大概40多的速度绕环岛,地上都是积雪,突然感觉推头了,车辆不受控制的向外打滑,但是车内还是十分稳定,我回了一点儿方向继续给油,车头经过短暂调整立刻回到了前轮所指方向,后尾部没有丝毫的漂移失控迹象,让我对世嘉三厢真是刮目相看。
最后轮到了夏朗,周五就听说北京要下大雪,本来计划着带着媳妇一家子走G108到十渡看一路最后的红叶的,估计计划泡汤了,周日早晨起来看到了外面虽然有雪,但是地面因为地表温度高还都是雨水,于是起床走人杀到云岗,接上丈母娘老丈人,准备走潭柘寺谭王路到G109王平镇回门头沟,在石景山吃驴肉火烧。一路从云岗走的大灰场路开始爬山,山上白雪皑皑,地上有很多的积水从山上流下来,我控制着速度,基本上在50-70之间,马牌轮胎操控稳定,没有打滑情况,倒是D档下动力有些跟不上,爬山时3档2000转还凑合,但是稍微再给一点儿油就自动升到了4档1500转,这时就完全没有动力,托档严重,我不得不用手动模式保持在3档2000转左右爬山,这时车辆就轻快了,但是也暴露了一个问题,我座椅调的很高,档把推到右侧手动模式后,我不得不将右手离开方向盘很远去摸着本来就不高的档把进行换挡动作,这时我想如果方向盘拥有了换挡拨片该是一件多么舒心的事情,你就可以双手紧握手感出色的方向盘用手动模式全神贯注的驾驶了。
一路很快过了戒台寺,G108上车比较少,能看到有道路部门的工程车在穿梭,一辆东南菱帅冲出了路面,估计是昨天晚上冲出去的,因为今天上午的路况虽然有水,但是想打滑还是很困难的,我一直保持在50-60的速度一路欣赏雪景,到达潭柘寺景区爬山时还看到了一处厂房坍塌,潭柘寺119消防中队的武警战士正在查看,辛苦他们了。到达潭柘寺停车场,一路都是乌黑的路面,只有积水没有积雪,我心说这路况对夏朗来说也太没挑战了,突然前方到了一处检查站,检查站的职工看到我赶紧走了出来,和我说前方大雪封山,不能过去了,我说我要去王平,他说建议你们走门头沟县城,上面全是积雪,你来的路上没有积雪是因为连夜都用铲车铲走了,我一看上面的路,果然都是大概1分米厚的积雪,心说算了,一家子人加上新车,还是忍了吧,于是告别看门人调头下山,压到积雪调头时可以明显感觉前轮在打滑,下山后来到了石门营环岛,从门头沟一路到了石景山,吃完驴火走阜石路回家,在阜石路上我90的速度跑着,有一辆慢车在中间车道,左侧也是慢车,我从右侧超车,右侧的公交车道上积雪没有清理,夏朗以90的速度快速压上了坑洼的积雪后,明显感觉到了前轮在打滑,左右晃悠,我擦,我又补了一脚油,让前轮牵引力更大,终于平安回到了没有雪的车道。
经过一天的驾驶,我总结了一下:夏朗虽然有迈腾的底盘,但是还是传统的MPV,重心高轴距长,侧倾肯定也大一些,加上中国版的轮胎是215 60-16的厚胎,形变大,胎也不够宽,所以冬季进山最重要的还是控制好速度,MPV后尾部要是失控了可不如传统轿车那么好救,最好的驾驶方法就是双行线时尽量利用道路,把急弯变成相对平缓的走线,减少打方向的速度,平缓顺滑的通过弯道,减少轮胎的压力,另外就是前驱车,一定要在弯道,尤其是下坡弯之前的直线阶段把车速将下来,然后给油平稳的过弯,一旦速度过快进弯,你发现后又想通过收油甚至刹车来弥补的话,前驱车的前轮压力就会明显加大,后轮也会失去抓地力横向摆动,最好的方式就是弯前收油,刹车,给油打方向过弯,保持前轮的牵引力。夏朗目前跑了500多KM,感受还不是很深,以后我会逐步更新驾驶感受与大家分享。
五代了:大众POLO
大众集团是德国最年轻同时也是德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家,热销的车型也是非常多了,其中拥有35年历史以及5代车的polo就是一款舒适性,经济性很高的小型车,同时有这“神奇小子”的称呼。今天小编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大众polo。
Polo的诞生是在1975年,当时大众公司是想尝试生产一款能够继承奥迪50全部优点,但价格要比许多小型车便宜。最终第一代Polo以经济的价格上市,配置要比奥迪50朴素的多,并且搭载了0.9升40马力的引擎。上市后出色的销量让大众的高层们十分满意,于是大众公司在当年立即推出了50马力1.1排量的升级版,同时也为以后的polo道路起了一个头。
从1975年到2010年,polo的技术发展变化很大,从最开始的40马力0.9升引擎到现在的1.2升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从发发正正的造型演变到如今时尚潮流的外表、平直的腰线与低矮的底盘。Polo从古至今的变化时翻天覆地的,所以就请您跟随我从最原始的polo来了解吧。
第一代polo
第一代Polo :70年代的德国,来自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小玩具充斥小型轿车市场。大众公司在1974年9月推出了划时代的奥迪50希望以此来夺回市场份额。奥迪50车长3.49米,最多可乘坐4个成年人,内饰做工精良,装备了诸如电子表、温度显示等一批在当时十分时髦的小配置。发动机有两款可供选择,分别为50马力和60马力。奥迪50在当时的确是一款安全实用的家庭轿车,唯一美中不足是一些即不必要、又不实用的小玩意让这款车的售价有些偏高,阻挡了它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脚步。
作为奥迪50的经济版,第一代Polo拥有了与奥迪50同样宽大的后备箱与充足的发动机仓,但诸如闪亮的镀铬件、小电子表、温度计等等在内的小玩具被理性的省去了。在第一代Polo以其经济的价格上市后,出色的销量让大众的高层们十分满意,于是大众公司在当年立即推出了50马力1.1升排量的升级版。 并于1979年1月推出了第一代Polo的小改款车型。在对第一代Polo的前保险杠做了全面改进后,小巧的Polo显得比以前强壮了一些。新型的进气栏栅减小了高速时的进气阻力,也提高了一些第一代Polo的最高时速。
第二代polo
就在第一代polo市场良好推动下第二代Polo于1981年8月推出,二代Polo的外形做了一些修改,后部车身线条被设计的更加简介动感,后备箱更加陡直,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增大内部空间,提高整车的实用性。
第二代Polo放倒后排座椅,行李空间能从265升扩展到645升。如果将内部空间全部塞满的话,更可以得到1000升的空间,这个数字在当时这一级别的车型里绝对可以算是是一个世界纪录了。第二代Polo发动机和第一代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仍然有3款可供选择,两款排量为1.1升功率为40马力和50马力,另外还有一款排量为1.3升功率为60马力。
1986年,大众公司推出了Polo车系的顶级运动车型——Polo GT G40。这款特别车型作为限量生产仅生产了500辆。排量1.3升的发动机在机械增压器的作用下功率提升至115马力。
相比废气涡轮增压,机械增压能够在低转速下提供较高的扭矩,踏下油门后加速感十足,而丝毫没有增压缩带来的迟滞现象。到这一年,Polo的总产量已经达到200万台,而这100万的增长仅用了短短3年的时间。 第一款装备柴油发动机的Polo也于1986年末上市,这款柴油机排量为1.3升,功率为45马力,平均油耗为6.0升,Polo越变越经济了。
第三代polo
在1994年8月的巴黎车展上,大众公司终于在19年后又推出了第三代Polo与此同时也宣告了一个发展趋势——小型轿车将越来越舒适、越来越安全、内部空间也将越来越宽敞。Polo Ⅲ的车身强度和碰撞安全性能比上代车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此时前排安全气囊也作为标准配置了。升高了的车窗线条显得更加和谐,而同色的保险杠就好像Polo已经更加成熟了。
车身长、宽、高的比例精准和谐。与此同时,大众车在外形上统一转变,Polo三代与同时期的Passat一致地拥有一幅微笑的前脸。同时并没有忽略空气动力学的影响,Polo三代的风阻系数也降低到了0.32。
Polo三代虽然在外形尺寸上比上代车型略小,但内部空间却比上代车型宽敞。其结果就是Polo三代拥有一个宽敞舒适的内部空间,内饰风格及做工精细程度也可以和中级轿车相媲美。Polo三代也是首次在小型轿车上拥有了4个车门。
Polo三代发动机从1.0升45马力到1.3升55马力,并引入了来自Golf的著名的1.6升汽油机,功率为75马力作为Polo三代的顶级配置。从1995年推出了排量为1.9升的柴油发动机,功率为64马力。
GTI三个字母最早用于大众Golf运动车型,这一代号于1998年8月沿用到了Polo身上。Polo GTI作为限量生产车型共生产了3000辆。作为最小的运动GTI车型刚刚上市就销售一空。该车搭载的是1.6升轻金属发动机,采用了4气门技术,最大功率可达120马力。
装备了更坚固、更低的底盘的Polo GTI能在9秒内即可加速到时速百公里每小时,这对于小Polo来讲已经非常出色了。此外,ABS、EBS、EDS等电子装备更增加了Polo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由于Polo车型演变得日益繁杂,因此在1998年各种Polo的总产量就达到了600万台。科技的进步使车型的更新换代时间越来越短。
第四代polo
2002年大众推出了第四代Polo,并与大众旗下的西亚特Ibiza和斯科达Fabia公用平台。这款POLO顺利引进中国生产,在外观上Polo四代显得更为浑圆匀称,圆形的头灯则又追溯回到Polo一代和二代车型,只不过2大2小的圆灯的布局与早先的Polo有所不同。
polo欧洲三厢车型
polo欧洲三厢车型
大众公司在2003年推出了一款85马力的1.4升FSI发动机,这种汽油直喷发动机不仅大大降低了油耗,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环保性能。在这代Polo身上,诸如ABS、助力转向、前排双安全气囊等设备已经成为了标准配置,并可选装ESP、导航系统等,使小型轿车的舒适程度进一步与中高档车型接近。2002年第四代Polo被引进国内,落户上海大众。也是从这时起,国内消费者正式接触到Polo。
第四代polo GTI内饰
稍后大众推出了POLO GTI的直系后代,装备150马力1.8T发动机的POLO GTI开始全面投放市场,同时源自POLO改款车型的POLO GP确定引进中国生产,并定名劲情、劲取。
第五代polo
新的第五代polo上市时间公布了,将于12月18日正式上市,第五代Polo车长为3 952 mm,比上一代加长了36 mm,车身宽度也加宽了32 mm,达到1 682 mm。外形上第五代Polo的最大特点是车身压得很低,更贴近地面,高度只有1 454 mm,运动趋势更加明显。
新款POLO的引擎依然是与速腾、新宝来、朗逸、明锐相同的产EA111 1.6引擎。它的最大功率为77Kw,应用在A0级的POLO车型上刚刚好,既满足了动力又不会增加太多的油耗。变速器部分们并没有搭载DSG双离合变速器,而是老款的6速Tipconic手自一体变速器。
在海外早已上市的第五代polo GTI搭载了1.4TSI发动机,并且采用了双涡轮增压。因此在最大功率上能够达到惊人的132kw。能够让一台polo在6.9秒内完成百公里加速。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
--------WCar说:-----------------------------------------
新一代的Polo落户上海大众,已经在售,而Polo GTI跟着推出,我们可以买到国产版了。不管国内合资大众如何,作为大众粉,Polo确实给与我们走过了时代的变迁,希望大众Polo在车史的道路上继续发力狂跑,我们并不会因为你小而放弃你。
上一代的Polo GP GTi
国产New Polo GTi上市了。我来回顾一下上一代Polo GP GTi吧:老1.8t机头;150马力和229扭力;6档手动;三门;ESP;大红屏表;0-100公里8.2秒;16寸战斧…
ABT打造的T5 Sport Plus
这是一种最得汽车修理师喜欢的车型,是所有家庭厢式车的鼻祖级车型。这种车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流行,最适宜于长途旅行。大众的BUS是最适合各种用途的德国车,而T5是能应对今天所有挑战的车型。在沃尔夫斯堡人庆祝他们的60岁生日之际,大众的首席改装厂ABT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一款全新的T5多功能厢式车。
这部ABT车型采用1.9升和2.5TDI发动机,并把动力加以提供,最大功率分别是从85匹提高到110匹,和105匹提高到130匹。2.5升车型从130匹提高到160匹,174匹提高到195匹。
不仅仅是动力的提升,相应发动机的扭矩也有所增加。为了适应强大的新动力,ABT还提供了PLUS套装。这让这款新T5不仅开起更运动,而且看起来也很动感。还有一套ABT车身套装,由KEMPTEN的设计者完成。内容包括有前扰流器,前格栅,雾灯组,侧面车裙,后车裙和后风翼。从而后面看能够明显地注意到全新的ABT 四根后消音器,能让T5发布一股象征性能的声音。
大众夏朗sharan
大众夏朗(sharan)是一款具有典型大众风格的车型,相比其它MPV,其底盘特别扎实,操控性也特别出色,颇有欧洲车的扎实和厚重。大众夏朗车系自1996年第一代夏朗全面生产以来,一直占据着德国市场最畅销mpv的位置。在整个欧洲市场,夏朗在同级车中的销量也位列三甲。夏朗的超凡魅力足以证明大众汽车的设计和制造理念是多么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