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ar for Life 快乐,只因我们在路上!

31五/120

转:功能还是性能 同平台途安与途观PK

汽车能够实现的用途,属于功能范畴;汽车的速度与操控,属于性能范畴。功能重要还是性能重要?我以为,理性消费者应该比较注重功能,而感性消费者往往会更加注重性能。然而,有这样一个事实,在我国,绝大多数汽车消费者处于追求品牌、造型或动力的层面,只有极少数人升级到追求功能的层面。也就是说,在汽车消费领域,感性消费占据着主流。


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源于第五期《拆车坊》中,对上海大众途观进行的解析。大众汽车的PQ35平台,诞生了很多车子——甲壳虫、速腾、途安、途观、开迪,此外还有斯柯达品牌的明锐。这些车型的基础技术虽有雷同之处,但设计时的定位却存在较大不同,实现的功能亦有天壤之别,厂家的目的很简单: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作为消费者,了解汽车的定位,让定位与自己的需求相吻合,就能物色到最适合自己的车子。
途观与途安最主要的差异是车型设计
途观与途安诞生于同一技术平台,此次拆解途观时发现,除了四驱系统,它的底盘、悬挂、结构、控制等,与途安如出一辙,也就是说,车壳以内的技术成分,途观与途安的差异并不大,最主要的差异是车型设计,前者为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后者为多用途汽车(MPV)。

 

途安(上)与途观(下)出自同一技术平台

 

途观比途安增加了“运动”二字,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其一,在满载的前提下,途观底盘离地间隙是175毫米,途安是100毫米,前者比后者高了75毫米,同时带来接近角、离去角和通过角的加大,所以,途观的通过能力比途安强得多。其二,途观拥有四驱车型,其四驱系统的性能,远远大于更为畅销的思威(CR-V),虽然途观与CR-V都不是真正的越野车,四驱性能的高低也并不为购车人所看重,但是,即使在日常驾驶中,遇冰、雪、雨路况时,四驱性能高一些,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此外,途观昔日的1.4T车型在2012年被取消,目前主推1.8T车型,与途安的1.4T形成了动力落差,进一步诠释了途观追求“运动”的主题。

上述所言,均为性能,那么,在日常使用中,更具现实意义的功能,两车会有怎样的表现呢?首先明确一点,汽车功能的高低,取决于座椅布局是否可变和车内空间的大小。在座椅可变的问题上,途观仅能实现后排座椅折叠,而途安增加了后排座椅分别取下的功能,昔日的途安甚至具备第三排座椅,对于全家老少三代集体出游来说,这样的设计可以只需一辆车即解决。在前不久的假日中,三个家庭相约出游,每个家庭均为6口人,此时七座车的优越性彰显无遗,如果家中只有轿车的话,只能开两辆车,交通成本上升一倍,在燃油费、过路费、停车费日益昂贵的今天,显然很不划算。

在车内空间的问题上,途观与途安出自同一个技术平台,车身长度很接近,内部的空间会有差异吗?答案是会,而且差异很大,途观的空间远不如途安。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先看看其外观:途观的轴距是2684毫米,途安的轴距是2678毫米,途观比途安长了6毫米。


再看看车内:有人测量车内空间,喜欢把前排座、后排座分开测量,但我认为,测量车内空间最准确的方法,是量一量后排座椅到油门踏板的直线距离。因为这种方法,杜绝了因椅背角度不同所带来的误差,更具可比性。关于这个尺寸,途观是1540毫米,途安是1430毫米,途观比途安长了110毫米。据此看来,途观车内的纵向空间大于途安,直接表现在后排座伸腿空间优于途安。

由此出现两个问题,途观的尺寸大于途安,为什么说途观空间反不如途安呢?途观的轴距只比途安大了6毫米,纵向空间却大了110毫米,多出的104毫米来源何方?
途安的功能远远超越途观 首先,从下面这张图片就能很直观地看出,设计师为了给途观车内创造更大的空间,把座椅往后推,推到了后轮中心轴的位置,也就是说,途观依靠压缩行李仓的空间,换来了乘客的伸腿空间。正是因为座椅布局的差异,导致途观行李仓的进深是820毫米,途安行李仓的进深是1030毫米,途观比途安短了210毫米。


其次,途观的造型优于途安,看上去更时尚、更亮丽,但美丽的获得也是有代价的。如下图所示,途观车顶尾部下滑,尾窗前倾,构成很流畅的线条,但行李仓空间因此被再次压缩;途安则注重实际,外形好看与否搁在一边,要的是具有实用价值,杜绝中看不中用。


基于上述两个因素,导致途观行李仓的容积仅为400升,这样的空间对于一辆多功能车来说,实在太小了,甚至输给了同级别的三厢车。比如,科罗拉的行李仓容积是450升,轩逸的行李仓容积是504升,福克斯的行李仓容积是526升,速腾的行李仓容积是527升。


途安的设计趋向理性,设计师在乘坐空间与行李仓容积之间做了很完美的平衡,由此获得了620升的行李仓空间,这是任何一款三厢轿车都无法达到的。即使是轴距3.8米,车长接近6.2米的迈巴赫62,其行李仓也不过605升(这样比并不妥当,仅为举个例子,毕竟迈巴赫的主题词是乘坐)。由此,途安后排座伸腿空间虽然比不上途观,但对于家庭用途来说,也完全够用,更为重要的是,它拥有一个很大的载物空间。毕竟,只要是居家过日子,都会有载物的需求。

 


由于途观是SUV车,底盘高是其基本特征,优点是通过能力好很多,美中不足是车内空间逊色。途观的身高比途安多出31毫米,但从下图就能看出,它的车内高度反而输给了途安。

 


曾看到一篇评论,认为SUV车的空间很大,事实上,如果单纯追求车内空间的话,MPV是最佳选项,绝非SUV车,因为SUV车的身材高大,并没有全部用于车内,而是为了提高底盘离地间隙。这件事提醒人们,每一款汽车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面面俱到的汽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某一方面的表现很优秀,往往意味着另一方面被消减。

用纸箱进行装载能力测试 为了更加直观地表达空间的大小,为了更为清晰地展示汽车的载物能力,在历次《拆车坊》的趣味测试环节,我使用统一规格的纸箱(500×310×310毫米),对不同的汽车进行装载能力测试。这一次,途安的行李仓里装进了10个纸箱。
而途观的行李仓里,只能装进6个纸箱。顺便提一下,两车行李仓均配备了遮物帘,途安为卷帘式,收起很方便,在车内占据的空间很小;途观为硬板式,如果行李仓满载,车内又坐了4个人的话,是很难找到适宜的地方安置这块板子的,惟一的解决方案恐怕只有放在家中。

 

所有的两厢车、MPV车、SUV车的后排座都能折叠,因而实现多功能。放倒途观第二排座椅的椅背,车内纵向距离为1.78米,地板基本平整,厂家宣布的容积是1530升。

途安第二排座椅的收起形式为往前折叠,地板平整度略逊于途观,但优点是第二排座椅可以很便捷地取下,此时车内纵向距离为1.94米,厂家宣布的容积是1900升。

再次用500×310×310的纸箱做装载试验,途安车内容纳了28个纸箱。这是截至到目前为止,装载试验中的最高记录。在第三期《拆车坊》中,ix35最多可以容纳18个纸箱,逍客最多可以容纳16个纸箱。在第五期《拆车坊》中,CR-V容纳了20个纸箱。途安空间之大,装载能力之强,由此可见。

途观在放倒后排座之后,车内最多可以容纳19个纸箱。

 

通过一系列对比与分析,可以得知:虽然途观与途安出自同一技术平台,但因为设计师给予的定位不同,能够实现的功能差异较大。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希望车内空间大,途安之类的MPV车应该成为首选,因为它的功能强大;如果希望汽车通过能力强,途观之类的SUV车肯定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它的性能占优。
性能难道不重要吗?
首先看看两车的性能差异。以现款车型为例,途观的动力主要是1.8T+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途安的动力为1.4T+5速手动变速器或7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两车性能如下表。不难看出,途安的发动机排量虽然比途观小了0.4升,但最高时速与加速度的差异并不明显,更为重要的是,途安比途观便宜5万元。
途安与途观入门级车型的对比
途安 途观
动力 1.4T+5速手动 1.8T+6速自动
功率 96千瓦 118千瓦
扭矩 220牛米 250牛米
最高时速 190千米 190千米
0-100千米加速 11秒 约10.39秒
综合油耗 7.4公升/百千米 9.2公升/百千米
入门级指导价 14.98万元 19.98万元
说到性能,很多人会立即想到增压发动机,单就性能而言,增压发动机的功率大,加速快,这是优点,但它的购买及使用花费也会随之加大,如果您的预算充足,可以考虑动力更强的机器,如果预算不多,就没必要勉强自己,盲目崇拜增压发动机。
事实上,不管是汽车厂家刊出的广告,还是媒体对汽车进行试驾之后写出的文章,对动力的描述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篇幅。事实上,微型车的主题词是小巧,小型车的主题词是经济,紧凑型车的主题词是实惠,中型车的主题词是适当,行政型车的主题词是舒适,豪华型车的主题词是享受。它们当中只有部分车型,在设计的时候才会把性能放在首位,比如,小型车中的迷你、紧凑型车中的翼豹、中型车中的君威、行政型车中的捷豹XF。所以说,不分车型,一概强调动力是毫无意义的。

另一方面,增压发动机分为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两种,其中,涡轮增压较为普遍。那么,装备了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汽车,性能到底能提高多少呢?由于途观与途安均配备了涡轮增压发动机,无从对比,我找到五款既有增压发动机,又有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车型,把其性能列成下表,就不难分析出答案。

五款配备两种发动机车型的性能对比
最高时速 百千米加速 综合油耗 入门价
高尔夫1.6 185千米 11.9秒 6.9公升 11.88万元
高尔夫1.4T 200千米 9.6秒 6.3公升 13.58万元
科鲁兹1.6 180千米 12.6秒 7.3公升 11.39万元
科鲁兹1.6T 225千米 8.7秒 7.7公升 15.99万元
骐达1.6 184千米 11.9秒 7.2公升 10.53万元
骐达1.6T 220千米 8.2秒 7.8公升 13.88万元
英朗1.6 185千米 12.3秒 6.7公升 13.49万元
英朗1.6T 220千米 9.0秒 7.8公升 17.15万元
朗逸1.6 180千米 11.8秒 6.8公升 11.28万元
朗逸1.4T 200千米 9.8秒 6.3公升 13.28万元

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知,同一款车,配备涡轮增压发动机之后,最高时速增加了15-45千米,0-100千米的加速时间缩短了2-3.9秒,燃油消耗有高有低。同时,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在购买时要至少多花1-2万元(刨除其它配置),在使用过程中,每次做保养时,要多花200元左右(全合成机油),另外,增压器一旦损坏,更换的花费也不便宜。
这道理就如同坐火车,时间是靠钞票换来的。比如,消费555元,5小时到上海;消费410元,8小时到上海;不赶时间的话,花179元14个小时也能到上海。选择哪趟火车,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钞票而定,汽车也是如此。多花钱就能获得包括高车速和高加速度之类的高性能,只不过,这种高性能在日常驾驶中,很难体现,实际意义甚微。
功能与性能相比,显然是前者更具现实意义。因为,功能需求属于常态需求,不管是居家过日子,还是老少三代集体出游,都需要大空间和座椅的多变性。所以,只要不是特殊的爱好者,汽车消费还是保持理性为最佳。

转自:车讯网 http://www.chexun.com

评论 (0) 引用 (0)

还没有评论.


Leave a comment

还没有引用.

QuickShare
  • DIY作业
  • 大众车
  • 驾车出游

Commend
  • 无界+生活演异
  • mio米品o
  • 无界+生活演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