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一分钟了解大众T系列面包车68年的传奇
T系列是大众汽车历史上继甲壳虫后的第二款车型,到今天,T系列已经走过近70年,有着大批粉丝追捧。以甲壳虫的命名方式Type 2成了T系列正式的名字,之后到第四代的T4,才正式用“Transporter”这个名字统一。
当年荷兰经销商Ben Pon在1946年参观沃尔夫斯堡(狼堡)大众工厂时,无意中在工厂内看到一款简易平板车想到,他认为完全可以从甲壳虫的基础造一台更实用的新车型。
Ben Pon绘制的T系列初步的设计图,外观好像一个面包一样,发动机和底盘等与第一代的甲壳虫一样后置后驱,而内部大空间可以载货和坐人,一年后大众把他设计的这款车纳入研发计划。图纸上是不是如一个面包一样?所以面包车是大众开始的,面包车的定义就是"密封箱式车",我认为严格意义上,不管你是否接受,现在路上跑的不管是高端MPV,还是所谓的商务车,都是面包车一类(不要打我脸)。
1950年3月8日,内部代号为T1的第一辆T系列面包车正式在狼堡总厂与甲壳虫同一生产线生产,当日,第一辆Panelvan货运版大众T1交到了客户手上。
下面我们简单过一下T1-T6六代车型吧。
T1有过这几个名字:Microbus、Splitscreen和Splittie。1950年3月8日开始,直到1967年被T2取代。T1的动力系统与底盘基础源自己当时第一代甲壳虫Type 1,最初也采用了24匹马力的自吸1.1L排量,四缸风冷发动机,采用的后置后驱布局。1963年开始,大众为应美国市场提供1.5L发动机选择。
第二代T面包车相比一代车型,告别原来可爱、卡通的脸,车身尺寸也增加了。1972年开始,方正的前保险杠成为了T2的标配特征,但后置后驱和圆大灯继续保留。
T系列的外形设计从第三代开始发生了明显变化,T3更加方正棱角,圆大灯也更改为四个方灯,依然继续是后置后驱。T3的市场有过很多名字:包括欧洲地区的Transporter、Caravelle、南非地区的Microbus,以及南北美地区Vanagon。
1990年之后,从T4这代取消后置后驱,改为前置发动机,有两驱和四驱版本,大众正式启用“Transpoter”这一名称,有四种汽油发动机可供选择,分别为2.0L、2.5L和2.8L VR6发动机。。也是从T4开始,正式进口中国,但当时售价高,多数在外资企业和国资单位中出现。
从第五代T面包车开始,大众慢把T系列定义为“轻型商务车”。T5的主要消费市场被大众定在德国本土、英国、法国等欧洲地区国家。T5开始在中国暴光越来越多,路上也开始多见了,中国T5分为迈特威和凯路威,迈特威定位近80万的高端商务车,而凯路威轴距更加长,价格在40万左右,内饰配置相对低端一点,定位货运,但中国更多是以凯路威为基础来改装恶心的商务车,有前后隔断,低端俗的真皮座椅、软包和各种花花的灯光(说好不要打脸)。目前中国二手车也挺多T5,2012年四驱凯路威大概23万左右。
2015年正式发布新T6,相比T5,变化也不是太明显,但懂的人就能一看眼就能认出来,新前下格栅,方角头灯,圆形轮拱,扰流板后挡板等小细节。
2016年推出66周年版的T6,经典的上白下红和上白下蓝双色设计,搭配复古轮毂和66周年标记,以此来记念T系列面包车的66年传奇。
至今,T系列面包车已经成为了最昂贵的大众汽车之一,第六代Transporter的衍生车型“Multivan”(迈特威)不仅被众多高科技武装,它甚至能提供旗舰级豪华轿车所不具备的功能。告别了最初的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的定位,T系列面包车已经成功转型并实现了更高端定位,继续延续这个T的经典。
欢迎车友的改装案例、自驾游记以及用车心得投搞,让更多车友感受不一样的汽车文化。
《WCar》快乐,只因我们在路上!
新浪微博:@WCar车车车
微信公众:WCar_Life
分享网站:www.wcar.cc
Leave a comment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