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的旅行车
车友:yongzige 的欧洲见闻,原文如下:
6月中旬的时候因出差去欧洲,主要在两个国家,德国和法国,之前去过几次没有特别系统的观察车子,最近由于对大旅感兴趣,就特别地注意了欧洲大陆的旅行车。从下了法兰克福机场开始,我就在门口看到了迈旅那熟悉的身影,和几款大奔的旅行车估计至少是E级的,排在一起等人,刹那间我仿佛看到了亲人解放军啊,就差热泪盈眶了。迈旅和奔驰旅排在一起,一点也不比奔旅矮半个头啊。此后,到会议地点以及拜访客户的公司停车场,一路上都不断欣赏passat旅行车,从B7到B6直到B5、B4,还有高旅,有一阵子竟然把一辆蓝色的高旅看成迈旅了,结果我旁边一德国客户说这两个车看起来很象,只是尺寸不同,他们也经常搞晕。我晕,买了迈旅的弟兄听到这句话是不是一样要倒吧。
欧洲人的实用主义在他们的旅行车上得到完全体现,事实上路上跑的旅行车中,除了大众的车系,奔驰的E、S,奥迪的A4.A6,A8以及宝马的3和5,都是以旅行版的形态出现。很多中国朋友可能会觉得有点可惜,多豪华的车啊,多漂亮的三厢啊,怎么就做成个大屁股呢?我想欧洲人也曾经经历过我们现在这个阶段,但繁华过后归于平凡,汽车最根本的功能浮上水面,那就是载人载物。而欧洲人一年中漫长的假期,(我那位客户30多岁,公司中层,一年假期是30天),完善的交通设施以及度假场地,让欧洲人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旅行车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工具。是的,我称之为工具,因为欧洲人也确实把车子这样看待,这里已经无关攀比,大家都只是拥有一个工具而已。
德国路上的旅行车还是以德系车为主,毕竟是汽车大国,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开自己国家牌子的车,而后到了法国,发现成了标、雪、雷的天下,以标志308SW为主,我想这都能理解,毕竟法国也算是一个汽车大国,三大品牌如果不能在自己的国土上占主导地位,不是被人笑死?308SW目前也是在国内售卖的少数几款进口旅行车型,这个车跟迈旅比显得小了些,但综合性能绝对可以跟高旅有的一拼,遗憾的是,面对国内市场旅行车不温不火的状况,标志也有心无力,苏州标志4S店甚至已经撤了该车,要买只能到上海去。
此次欧洲之行,让我的生活观发生了改变。我们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名利高于一切,凡是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豪车、名表、奢侈服饰、大别墅等等,都是那么的吃香,中国市场豪车销量节节攀高,各豪车品牌纷纷引进入门车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周边的朋友听说国产X1才30万不到立马就动心了,其实我不是说X1不好,但中国的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能不能多些理智的思考,想一想自己买车到底是为了什么,平常的使用在哪里,家用多还是生意需要,城市还是乡村,高速和高架开的多吗,想好这些,再去决定吧。
浮华永没有底线,此次在一处赌场门口,我看到了有生以来最密集的超级豪车展,宾利有5辆,法拉利有4辆,还有阿斯顿马丁,这款我只在网络上看过的车,居然有两辆在一起,跟这些真正的高富帅站在一起,附近的大奔、BMW真的是,唉,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弱爆了。跑到海边玩时,我又看到了那密密麻麻的奢华游艇,甚至其中一辆游艇上面停了一家直升机。
我还能说什么呢,攀比永远没有底线,是时候聆听一下自己的内心了。
原文: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17757930
意大利的用车见闻
@海绵宝时 的意大利汽车见闻:前几天在意大利出差,观察了下路上的车文化,挺有意思,是能反映国家风土人情的一个侧面,总结一些:
1. 柴油车多
比汽油每升贵不多的价格,但油耗起码减少30%,当然柴油了。而且动力很澎湃,小排量车在100km/h以上提速还很有推背
2. 手排车多
还是一样道理,欧洲油贵,手排能省一点是一点,已经成习惯了。连Audi Q5都是手排呢。。国内很难找到一台四驱Quattro同时手排的车吧?女士开手排也很熟练。 看到过DSG的B7大旅。例外吧。豪车没注意,当然也属于少数了,不计。
3. 掀背车,旅行车多
两厢是基本的默认款式,三厢绝对是异类。问了当地美国意大利双籍朋友,得到的回答有点意外。并不仅是所谓的“实用,能装”,而是两厢车在欧洲代表了时尚,更”IN”的感觉。而在美国,旅行车则传达了“乖爸爸”的形象,所以并不受时尚青年的欢迎。
我们熟悉的Passat B7 (也就是国内的一汽大众新迈腾,不是上海大众的阉割版NMS帕萨特哦),Audi A4, A6, BMW 3,5系,都是常见的旅行款,白领开的。奔驰不多见。
意大利本土品牌FIAT, LANCIA都是微型车居多,占领经济市场吧。
Smart 和 Fiat 500是年轻女士凹型利器。
商用的基本是Audi A8和Mercedes Benz S350, 司机开的
4. 停车随便停,但很有秩序
在米兰街头狭窄的小路上,两侧会划有黄格子,有的路边还有示意24小时或几点到几点要拖车的标志,但从没看到实际上会拖。停着的车辆都很整齐,很注意不挡道。前后距离非常紧,一把是不可能拉进拉出的。前后轻轻顶顶是很很常见的。
5. 出租车是很贵的,一般人是不坐的
动不动就是十几,几十欧的。扬招是没有的,都得预订,还得算上司机开过来的钱,所以往往接上客人的时候,表上已经有好几欧了。
6. 行车规矩
意大利是欧洲素质最低下的国家之一,可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在任何情况下,汽车无条件的让行人。无论行人有没有错。有时候即便我主动让行汽车,他还会停下招手让我过去。这是我看到的可以用100%来表达的事情。
有一次在一个路口,人行道刚刚转绿灯,行人们开始过路口,然后一辆宝马X1好似急冲冲得赶来,到了横道线前一个急刹车。就听到对面来的行人瞄了一眼,说了句”Cinese” (中国人)。我也看了一眼,很年轻的一对男女,不出意外应该是X二代留学生,或者是当地ZJ移民后代。汗颜!
---各斯其道,车速快,通行效率高
一般高速公路,有至少三车道。
卡车很自觉地都在最右道,80-90 巡航。打电话的,开得慢的,会自觉在右道慢慢开。
大客车默认在最右道开,遇上前方卡车慢的,借道中间超车。
最左道基本上是110以上的速度。
超车100%是在左侧超车,绝对没有从右侧超的。如果本车已经在最左道,前方车辆比自己慢,那后车会贴近前车,只有5米不到的车距,或许闪灯,前车自然会在右方有空档的情况下,变入右道让超。这点,我想恐怕20年内中国也是不可能的。所有的超车以此类推,整个道路效率很高。
----公路匝道变入主道
匝道变入主道的平行实线很长,目测有国内普遍情况的2倍以上,所以,新并入的车辆,有很长一段路在主道边平行行驶,而不向国内一样一进入主道就拼命往左侧向里挤,从而造成匝道处普遍降速产生的拥堵节点。往往我们的经验是,如果开在主道,远远的看到有匝道进入的车,都会下意识的减速,或者往左并。而这里,在主道,哪怕是最右一根车道的车,还是完全按原速原道正常行驶;匝道的车,会在这根匝道辅道内跟你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平行行驶,再伺机在你后面变入,不影响你得正常通行。
---- 从支路进入路口上主干道
路口无人,驾驶者基本能做到向美国那样,车在进入路口前的停车线停下(有时候不一定停定),左右观望“左-右-左”,然后再进入主路。绝对没有国内很多人那么潇洒得一脚油门直接冲出来。
----充分发挥发动机动力,换档够力
柴油车2000转以上换档(好比汽油车3000转了)很常见。都是速度一下就拉起来的。发动机就这么设计的,干吗不用?
原文多图,地址: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17746035
转:国外儿童乘车的法规(六一节快乐)
国外儿童乘车相关政策
到底儿童乘车怎样才算是最安全的呢?在国内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有很严格的法律法规规定关于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我们不妨在国内相关法规没有出台以前先借鉴一下。目前欧洲、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颁布儿童乘车安全的相关法规和儿童安全座椅标准。要求儿童乘车时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并建立了相应的技术标准,比如,欧洲的ECE R44、美国的JPMA/ASTM、加拿大的CMVSS 213、日本的JIS等等。
国外相关政策举例:
美国:法律规定儿童乘车时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而如果汽车前座安装有双安全气囊,则必须把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在后座上。违例者会被罚款100-300美元。
瑞典:于1982年制订法规,要求7岁以下儿童乘车时,车上应备有保护儿童安全的装置。到目前为止,这种安全装置的使用率已上升到95%。
加拿大:体重在18公斤以下的儿童,乘车时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如果汽车前座安装有双安全气囊,儿童不允许坐在前排座位上,违例者会被罚款。
澳大利亚:于1985年立法,规定儿童乘车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据统计,此后5年间在遭遇车祸的儿童中,有71%的儿童因正确使用了儿童安全座椅而避免了致命伤害。厂家还发现在车祸中罹难的儿童,如果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一半以上是可以生存下来的。在澳大利亚乘车时,如果家长手抱孩童、婴儿是违法行为;2名孩童使用一条安全带属于违法行为;在具有气囊的前排座位上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是违法行为。
新西兰:5岁以下儿童必需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在有供应的情况下,5-7岁孩童在车内必需使用儿童约束设备。
英国:于2006年立法,要求3岁以下的儿童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3-12岁或身高在135厘米以下的儿童,必须使用增高垫。
什么是儿童安全座椅
【体型大小不同的儿童应采用不同的儿童座椅】
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儿童安全座椅呢?也许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问题,但确实很少有人真的问过自己。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系于汽车座位上,有束缚设备,仅供儿童乘坐并能在发生车祸时,束缚着儿童以保障儿童安全的座椅。可见儿童座椅有三点是必须具备的,首先要能固定在车辆的座位上,其次是仅供儿童使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在发生车祸时保护儿童的安全。
【ISO FIX接口】
目前国际上,根据儿童安全座椅固定方式可分为三大类。欧洲标准的ISO FIX固定方式、美国标准的LATCH固定方式和安全带固定方式。而我国去年下半年才实行了《儿童安全座椅等相关产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在售车辆将强制安装欧洲标准的ISO FIX锚固系统装置。既然在售车辆都以强制安装了ISO FIX锚固系统装置,那么做父母的是否就应当为孩子的安全多一份考虑呢?
总结:从国外政策可以看出,儿童安全座椅与增高垫的使用属于强制性的,就像国内驾驶车辆时必须要系安全带一个道理。但受限于各国人种的差异,身高、年龄、体重等标准均不相同。目前,国内对于儿童乘车安全政策而言还处在一个舆论高呼,政策不知何时到来的境地。
从目前来讲,国内儿童乘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校车,一类为私家车。其中校车政策已经正式出台,同时,相关法律对其据有一定的约束力,并且国家也对这一块非常重视。但乘坐在私家车内的儿童,国家只把权利交给了父母们,若父母安全意识不高,谁又能为几乎没有安全观念的孩子负责?车内空间是私人的,但相关法规是约束所有父母的。(部分图片来自大众安全路)
文章来自:爱卡汽车xcar.com.cn
视频:15辆途安共同在烂泥地撒欢。
车友:MOTO骡拉 分享:
【视频:途安爬坑记】此视频出自《途安村》5.26FB去往滩涂的路上。路岂是一个烂字了得!车队15辆途安共同在烂泥地撒欢。
途安上的手台健伍TH-46A改装成mini车台
手台健伍TH-46A,其上下分体、顶置显示屏和宽电压等设计,天生就是一台车台。DIY铝支架、天线、手咪,立马成为一台mini车台,无需降稳压,直供12V电压,足5瓦发射功率。这可是当年菠萝派主流通联方案,那手咪有6年历史,主机就更久。
途安装这个位置不影响后面的烟灰缸和点烟器的正常使用,刚刚好,不过如果TH-46A能够再往里装一点,就更加完美了。
其实途安不折叠座椅下可以放下两台26寸单车
其实TA不折叠座椅下可以放下两台26寸单车, 前后轮拆下,17寸车架反过来横放,再放车轮。
ps.红白蓝胶纸是途安居家旅行必备装备“良药”,装货,装车!收纳又不占地方,2米2米几块钱!